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從生養教育讀亞里斯多德《政治學》

為方便同學閱讀亞里斯多德《政治學》,特提供與本課程授課內容之相關重點如下,並強烈盼望同學盡量按授課進度閱讀教材,這樣才能逐步加強授課深度與課堂交流。

卷二第一章~第五章:針對《國家篇》共產及妻孺共有的安排,提出批判,強烈質疑其違背人性,不可能施行於任何城邦,僅能作為哲學家流於妄想的創作,實不宜納入政治學討論範疇。由此作者提出城邦之多元本性及「人不可能無私、難以與人人維持等距(無親疏之分)、但為人須求慷慨大方」的觀點,確實可行但不失理想的群己關係,便可從中推演得出。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研究主旨亦可由此獲知其梗概。同學可就這項批評延伸出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對政治學與政治之本旨的不同期待的比較。

卷三第一章~第十八章:本卷實為《政治學》的重要篇章,從公民身份的界定(『何謂公民』)推演出「公民何為」,並問「好人與好公民所需具備之德行的異同」,除了為其他涉及「如何養成好公民」的篇章預作準備之外,也為本卷其他身具影響力的論題,提出先行之見解。這些論題包括「城邦存在的目的」(從群體生活界定人之意義與目的)、「最為契合於這項目的且最為可行的政體類型」(政體比較)、「德治與法治或一人之治與多數之治的比較」(試回想《國家篇》)等。

卷七第十三章~第十七章:城邦當致力於追求優良生活,離不開契合於各人稟賦的各樣德行。因此,教育和立法必須緊密配合,養成契合於多數之治(法律主治、輪流執政)和身體靈魂之主從關係的公民德行。立法者必須按照生養出健康優質的嬰兒的考量,除了強制規定交配雙方之年齡、節氣、生育人數、餵養食物,還包括兒童接觸的文字、圖畫、遊戲、勞作、戲劇表演及七歲至二十一歲的學校教育等。本卷可說是教育原理和優生概論之綜合,同學們可試比較這些主張和《國家篇》的異同。

卷八第一章~第七章:本卷具體提出授課科目與內容,包括讀寫、體操、音樂和繪畫,期能養成符合政體之正常狀態所需的公民德行。

思索更好的群體生活就是政治學的教學和研究本旨,將思索所得傳佈至所有群體成員,也是不應自限於學院之內的學科任務,政治學之政治天性如同「人本性是一種政治動物」一樣地真確且毋庸置疑。同學們也可試著從《國家篇》與《政治學》關於政治與教育之關聯的論說,估量自己在本地一路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到底可能養成什麼樣的國民和公民。作為政治學系的學生,您們對當前各級學校的公民教育有何看法。

沒有留言: